
古道新知 - 丝路开启:新疆尉犁营盘汉晋墓地
营盘遗址位于地处丝绸之路楼兰道要冲,据考证是是《汉书€€西域传》中的“山国”。全部遗址以营盘古城址为中心,包括佛教寺院和烽燧、公共墓地,繁盛于西汉中、晚期到前凉,废弃于公元4世纪前后。营盘墓地总数在150座以上,是迄今为止罗布淖尔地区发现的面积最大、发掘资料最为丰富的1处墓地。其中受汉文化影响的丝绸、漆器、铜镜等,西域文化特点的毛织品、木器、弓箭等,受外来文化影响的玻璃、金银器等,充分辩明营盘作为丝绸之路中道重镇的地位。
丝锦毛€€
营盘墓地出土了大量的纺织品,大致有丝、毛、棉、麻4种,前两种最多。从织造技法和纹样风格来看,绢、绮、锦、绦、绣等丝织品多来自内地,€€、毯、毡等毛织品大部份应产于当地,其中1些精纺的花€€则来自西方。
卷草纹刺绣(左上)、立鸟纹缂毛(左中)、夏布袜(左下)、丝质冥衣
(向右滑动查看更多,顺次为:对人兽树纹€€袍、淡黄色绢袍、绛紫色菱格花卉纹刺绣绢裤、绢面贴金毡袜、鸡鸣枕、刺绣护膊、冥衣)
男猎女织
营盘墓地陪葬器物的典型组合是木几(或木盘、木案)、木杯(或木罐、木碗、木钵等)和食品(羊骨、面饼),这是当时人们平常生活最为常见的生活场景。男性身侧多有弓箭、弓弭、铁刀、铁镞等,女性头侧多有奁、粉盒、镜、剪刀、纺轮、羊毛及碎布等,表明男女的社会分工各有不同。
弓箭(左)、织机木构件(右上)、碳精纺轮与木纺杆
木几及随葬食品,右上为葡萄
漆奁盒(下排)与各式杯(上排)、碗(中排左)、罐
西域奇珍
西域文明既不是西方文明的翻版, 也不是纯洁传统汉民族文化的“克隆”, 而是融多元文化于1体的经典。在营盘墓地,不但有具有当地土著特点的毛织品、木器、弓箭,还有来自中原汉地的丝绸、漆器和铜镜,更有来自远距离贸易或交换的玻璃、宝石、金器等西方舶来品,生动还原出汉晋时期丝绸之路上充满活力的多元文化景象。
银/金耳饰(左上12)、铜手镯(左下12)、银戒指(右下)及项链
(顺次:人面玻璃珠、“位至3公”铜镜、金花形饰、金饰件,向右滑动查看更多)
(以上内容来自《古道新知: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科技成果展》)